多元素材巧运用,系统知识精讲解,实战导向明方向 ——文传教师刘露与她的《大学语文与经典阅读》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4-12-23浏览次数:1

刘露,现为文传学院汉语言文学教研室专职教师,本学期主讲《大学语文与经典阅读》课程。

课程内容:第第十四单元——口语表达概说

1211 Y408 教室为24环创6班教授《大学语文与经典阅读》课程,刘露老师这一堂课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为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提供了生动且有效的课堂范例。

在导入环节,刘露老师采用“秀才买柴”的故事进行导入。这一富有生活气息的故事,瞬间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秀才因咬文嚼字而导致买柴失败的情节,引发学生对于口语表达准确性和通俗性的思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启了对口语表达这一主题的探索之旅。这种趣味导入的方式,不仅巧妙地引出了课程内容,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整堂课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调。

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后,刘露老师深入系统地讲解了口语表达的内涵和特点、原则与要求方面以及口头表达媒介的演变。刘露老师带领学生回顾了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历史演变与发展,通过丰富的史料和趣味的讲解,拓宽了学生对普通话发展的全面认知。在讲解完理论部分后,刘露老师播放了辜鸿铭的演说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优秀的口语表达所具有的魅力和力量。视频中的辜鸿铭在语速、语调、肢体语言以及表达逻辑等方面都堪称典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这一多元素材的运用,使学生从理论学习迅速过渡到实际感知,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明白口语表达在不同场景和文化背景下的多样呈现形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口头表达的动力。

课程的一大亮点还在于刘露老师紧密结合普通话测试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老师详细介绍了普通话测试的题型和环节,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即将面临的挑战和考核标准。这不仅使教学内容更具实用性,也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同时,刘露老师详细地阐述了普通话测试的要点和方法,如发音、语调、语速的控制,词汇的选择与运用,以及表达逻辑的构建等,为学生顺利考取普通话证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刘露老师通过在学习通上发布调查问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口头表达方面的潜在优势、最大障碍、现阶段需攻克的难关以及要实现的第一个目标。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反思和探索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助于他们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升口语表达水平。

刘露老师在本次《大学语文与经典阅读》第十四单元的教学中,通过趣味导入、多元素材运用、系统讲解以及实战导向的教学方法,打造了一堂精彩纷呈且富有成效的课程。这些教学亮点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和实用的技能,更激发了他们对口语表达的热爱和追求,为他们未来在口语表达领域的不断成长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图 谷陈梦)